采桑子·荷花开后西湖好

采桑子·荷花开后西湖好朗读

荷花开后西湖好,载酒来时。不用旌旗,前后红幢绿盖随。

画船撑入花深处,香泛金卮。烟雨微微,一片笙歌醉里归。

译文

西湖风光好,荷花开后清香缭绕,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,用不着旌旗仪仗,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。

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,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。傍晚烟雾夹着微雨,在一片音乐歌声里,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。

注释

西湖:指颍州(今安徽省阜阳市)西湖。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,写了一组《采桑子》(十首)。

旌(jīng)旗:古代旌旗仪仗。

幢(chuáng):古代的帐幔。

盖:古代一种似伞的遮阳物。

卮(zhī):古代盛酒的器皿。

笙(shēng):簧管乐器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欧阳修.《欧阳修集编年笺注 7 》:巴蜀书社,2007年:197页

2、周汝昌.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(南宋·辽·金卷)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8年:2634页

采桑子·荷花开后西湖好创作背景

  宋仁宗皇祐元年(1049年),作者时知颍州,趁着盛夏之季游玩西湖写下此词,记载了西湖风光及游湖之乐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林兆祥.《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》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1年:595页

  上片用“旌旗”来比况荷花的“红幢绿盖”,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。把荷叶比作红幢、绿盖的仪仗,随着自己前呼后拥,写出了荷塘荷花开放的旺盛姿态。作者紧扣“西湖好”的总写到展开具体描写,碧绿清澈的湖水承载着小船与游者,长长的湖堤长满茂密的芳草,满眼的绿意,扑鼻的清香,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。词中二三句主要通过视觉写“西湖好”,“隐隐笙歌处处随”则是从听觉写“西湖好”,这一句从侧面告诉读者,游湖之人何止醉翁。描绘出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、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。

  下片写词人泛舟荷花深处,饮酒听曲,赏花饮酒的活动,已完全沉醉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。“醉里归”写出词人心情十分惬意,这是观赏西湖秋荷所导至的,秋季西湖之美就自在不言中了。

  全诗诗人游览荷塘,官场上的上的失意和烦闷,都被这荷香和微雨所冲散,带回的是一颗超尘脱俗的心境。整首词寓情于景,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。

欧阳修

欧阳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“六一居士”。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永丰县)人,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后人又将其与韩愈、柳宗元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 ...

欧阳修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愁听残蟀语荒菅,添爇明灯照酒颜。共苦干戈催白发,几劳风雨梦青山。

挽衣似喜吾身在,话旧难为此夕閒。屈指故人都宿草,眼前尚有茂先孱。

()

四年一公举,今日真及期。两党党魁名,先刻党人碑。

人人手一纸,某官某何谁。破晓车马声,万蹄纷奔驰。

()

田居半遗世,鹅鸭自成群。偶识成知己,时来唤采芹。

村头归野鹤,山角响孤云。薄醉浑难觉,悠然戴夕曛。

()

空庭惟落叶,闭户见秋山。雉堞连云暗,溪流抱郭湾。

白衣人寂寞,黄菊色斑斓。徒有{罒羊}门役,登登版筑间。

()

客本何为者,逢公幕府开。

兵间虽有志,度外本非才。

()

场屋相知最有情,去年同试便同荣。

神仙名籍轮梅福,典册文章滞马卿。

()